2005年02月01日 星期二 21:29
补充一点 到在下的经验范畴内 目前为止只发现有 Leo 是将目录式分类和Tag 分类进行了结合 其树状的 outline 列表中每个结点都可以进行 Clone 随意安排到任何其它层次中; 而且可以将各个结点标题视为 tag 来管理信息: 典型的就是帮助文档中举的工作日志的例子,你可以将星期一二三四五六七 作为结点标题,但是分布在不同年月的层次结点下,使每个日志结点成为具多重属性的知识点 可惜没有提供方便的搜索支持, 而且没有网路共享 不过是 pure Python 的!! 哈哈哈,有希望快速增加功能! 而且最新版本增加了很多合心的功能。。。。。 期待中 ---------- Forwarded message ---------- From: Zoom Quiet <zoom.quiet at gmail.com> Date: Tue, 1 Feb 2005 19:20:47 +0800 Subject: [python -chines e]知识的SNS化和ZqLib To: alang yin <alang.yl at gmail.com> OK! 看来大家的慧根都没有为世俗所蒙蔽! 那么,我总是在反复强调的 SNS 到底是为了什么?? 先看以下的文章: "什么是知识?" http://blog.online-edu.org/zxl/001980.html "什么是知识,什么是学习?" http://blog.blogchina.com/article_45527.717529.html "什么是知识管理?" http://ittimes.chinaunix.net/a1/b3/20010607/1200002.shtml ... 等等,很多教育工作者的个人Blog 关注非常深层次的 e-learnning 研究 但是在下仅仅从中感受出了,个人知识成长的必要措施: 在网路社会中,必须高度的交流才有可能获得健康的高速成长! 成功的实例就不举了,拿Linux 的作者来讲,如果他不公开项目到整个世界面前绝对不可能获得如此大的个人成就的! 我想作为程序员(可能本人还算不上真正的程序员;-) 常常有如此的经历: 总是有代码段似曾相识... 总是要到处找自个儿曾经的程序来copy 一段代码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总是想不起那段曾经成功的代码到底在哪里?! ... 所以一切都要重新想过!! 即使有了Google 也不能减少这种痛苦,因为页面总是在快速的变化,死亡中 那么,就我个人当前的思考来讲,意识到: 消息=信息: 本身没有任何价值,除了流通 经验=个人检验的知识先验片段: 如果不经过大众的反复检验不会成为知识, 只能随时间消失相当于散布在个人经历中的隐性知识 通过广泛的引用,转发,使用,总结,补充,最终才可能成为实用的知识 那么,我们应该主动加速经验的传播来获得反馈回来的知识!? 这也是各种信息管理系统一直在网路中兴盛不止的原因,人们总是不自觉的需要创造知识,消费知识,即,创造自个儿存在的印记... 但是就现在主流的交流场所: BBS 以话题为线索,容易引发混乱,对于引出的另外主题的讨论无法简单的重新整理;精华的内容整理只能由专人进行,代价宏大,而且有现在受到很大的限制,有政府的管理原则进行限制,也容易受垃圾信息的冲击,加上信息发布方式的呆板,基本上限制在少量制定的信息交流范畴内 Mailist 古老的信息组织方式,类似于BBS,以邮件主题为线索,但是根本无法有效的进行搜索,整理,只能作为短期内的问题讨论,或是讨论历史的堆积场所,不是知识的产生地,但是作为最方便的信息组织方式将永远存在下去吧?(实在是维护的代价非常的少,大家只要可以收发邮件就好,一切都没有必要关心) Wiki 则是另一个极端,几乎要求所有人都要崇高的遵循一个高度集中的主题来汇集文章,几乎是直接聚积着知识点,成为完整的知识森林,但是当这个森林达到一定程度,知识的获取就成为重大障碍来阻止进一步的发展了 Blog ! 作为个人信息门户,极大的鼓励个人经验的积累,同时提供了 Ring,Trckbak 等等手段,有效的加强交流,成为个人知识产生的最活跃场所,但是! 以时间为线索,辅以简单的分类,同样成为知识获取的阻碍,他人,甚至于自个儿也没有好的办法简单的整理相关的内容成为完整的相关知识树,但是Blog 的个人媒体功能一定会继续发展下去,成为网路信息发布的主要动力! BookMark ! 算是网路信息的从个性组织,但是无法对内容进行重新整理,就算是"网摘"服务也一样不能通过个人的重新整理,来补充原有经验仗义知识点, 不过连带的引发的 "Tag" 思想,成为知识组织的全新方式 """ 何谓Folksonomy? http://blog.timetide.net/archives/2005/01/15/20050115015808.php Folksonomy是一个创造词,是由社会性书签服务中最具特色的自定义标签(Tag)功能衍生而来。 Folksonomy=Floks+Taxonomy, Folks在英文中是比较口语化的词,表示一群人,一伙人的意思。 Taxonomy则是指分类法,它是信息构架(Information Architecture)中一个重要部分。 而Folksonomy是指"群众"自发性定义的平面非等级标签分类,我将它称为"分众分类",也有人将之解释为Social Classification。 听起来很复杂,举个例子,当我在收藏Sina.com时,自定义了"门户","中国","新闻"这3个关键词作为标签,而其他人在收藏 Sina.com时也自定义了自己的关键词作为标签。而最后系统统计出来使用"门户","中国","新闻"这个3个关键词来定义Sina.com的频率最高,那么这3个词就是用户对Sina.com的分众分类 - Folksonomy。 Folksonomy有几个特点: 首先,是由个人自发性定义, 第二,标签分类是公开共享的,可以被所有人看到, 其三,是由用户群体定义的频率来决定。 分众分类使得传统分类法摆脱了固化的现象,并且跟大众的认知程度密切的结合起来,同时这种分类方法也为群体用户和信息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桥梁。这种分类是平面化的,没有等级层次的划分,虽然它相对不够严谨,缺乏准确度,但是在社会性软件中,这种平面延伸的分类方法却在无形之中成为形成了沟通的渠道和网络,而且方便,灵活,不受条件限制。所以这种以自定义标签形式的分众分类在现下流行的社会性网络服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del.icio.us ,Flickr,43things等等。关于Tag在社会性软件中应用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趋势,在这里暂时不做更多说明。 """ 再看 http://blog.timetide.net/archives/2005/01/16/20050116000715.php 就知道,这种方式其实是巧妙的在不触动原有 Blog 发布形式的基础上,进行了经验的自由分类,并由大众自己决定知识点的分类,进而进行更进一步的交流,这是Tag 比 目录 最最优秀的地方! FireFox 和 MyBase 等等这类桌面版本的个人知识组织工具,都是基于目录树的,但是目录先天的缺陷是 [反思]标签与目录 http://www.klogs.org/archives/2004/11/eeecoeeaea.html 无法对模糊的内容范畴进行对应的处理,只能生硬的进行分类,然而随着知识点的收集,个人知识的增长,对于同一个知识片段的应用,考虑,分类也是在变动的,练目录式的管理和练 Tag(象Gmail)的管理都会造成搜索的困难!造成交流的障碍,阻止了进一步的交流,创造... 所以, CNBlog很早就提出了 wego 项目: Wego 是新一代的个人终身知识管理工具,也是一个基于知识的社会性软件。它从本质上体现了"个人的才是社会的"这个社会大趋势和计算的分布化、P2P趋势。遵循知识空间的四个象限关系(个人-公共,实时-档案)。 Mission: 我们的任务就是设计开发Wego的核心架构和系统,建立开放的开发社区,鼓励草根参与构建更多有创意的功能。 http://groups-beta.google.com/group/wego/browse_thread/thread/ddce39299dd47cde 想统一个人媒体,中心管理服务到知识分类标准... 但是到现在也没有原型 反过来,专门看为程序员组织的知识中心 MSDN 或是其它,同样有目录化知识的弊病,无法令知识方便快速的再次成长 所以,在下正在组织 ZqLib 项目试图从一个方面解决知识共享的SNS化, 仅仅出于Python 本身的特性之一: 程序结构由文本格式来控制,令Python 脚本成为世界上最美观和易读的程序 那么,只要处理好个人经验代码片段的分类管理,搜索,存储,SNS化分享,就直观的解决了Python 知识的SNS化?!?! 但是,一切在准备中,希望有贤达可以指点!!! On Tue, 1 Feb 2005 14:17:43 +0800, alang yin <alang.yl at gmail.com> wrote: > MyBase前年起就有局域网上的网络版了,有一个中央数据库和服务器端,客户端根据权限来连接这个数据库,可以看到不同的目录。网上有试用版下载。 > 可能这个也还是达不到SNS的要求吧,因为它不能在Internet上用。 > 我一般只用个人版的,觉得这种资料收集整理都是个人性质的,我感兴趣的,别人不一定会感兴趣。 > 其实BBS论坛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把大家集中到一个环境里面,自由的提供信息,分享信息,一定是要组织、有管理、有目的的进行的,要不然信息本身是会泛滥的。BBS论坛有管理员,可以定期做成chm格式的离线包数据供下载。这个在著名的Delphi论坛"大富翁论坛"有先例,自我运行的十分良好了。它的全文search功能十分完善,找资料十分方便。可以找出98年以前Delphi刚兴起时的帖子。 > 再说另外一层,如果只是资料的分享,那么现在BT电影、软件集中网站也比较多,BT网站这种集中、分享的模式也比较成功。当然,BT侧重于文件的共享,知识这一层概念弱化了。 > 再说一种形式,Weblog,网志,博客。这种形式已经十分兴盛了,如果单指技术blog来讲,是可以形成十分紧密的群体的,比如以DotNet技术为主的"博客堂"、"博客园",规模已经十分的大,影响力也越来越强。在国外,专门的技术blog也是非常的多,就知识分享的层面来说,这已经快成为一个主流手段,或者媒介了。 > 博客(Blog)这种形式,是可以充分的激发人的写作欲望的。这点我们可以从黎老大的Blog(http://www.donews.net/limodou/)清楚的看出来。短短的一段时间,他就写了一系列的XUL的文章,写作的热情之高,令人砸舌。很多人从他的文章入手,开始了XUL的历程,也写下了blog(也在donewsblog上,叫什么猪的)。你看,Blog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 > 邮件列表(Mail List)就没有这么大的动力了。list上的大家多数人只是看东西,回答问题只是少数的一些人,list只是一个大家"获取"的地方,"分享"的手段、方式,都不是很充足,它的不公开性,造成了它的"分享"的原动力不足。 > 由此说来,如果做一个封闭的、要安装客户端工具的"知识分享"平台,前景恐怕不明吧? > 最好是客户端就只用浏览器,这样,大家才会去用好这个平台。才有动力去"分享"。 > 一点管见,海涵。 > (再补充一点,像msdn Library这样的专业水准的知识库KB,是要有专人、专项的资金去支持的。我们任何人是无法做到的。) > -- [Time is unimportant, only life important!] -- [Time is unimportant, only life important!]
2005年02月02日 星期三 09:34
啊!听君一语,又长了很多见识啊。一下子接触到这么多的概念,得好好消化一下了。 看了几位在google group上的讨论,发现后来没有下文了。深感做这样一件大事,贵在坚持。 看了链接中的一些blog,觉得有想法的人还是很多的,特别是对网络应用本身,对知识传播的本身,有很多有深度的想法,对未来有很多好的设想,很好,很不错。对ZOOM大哥也同样敬佩。 但是,还是回到一个老话题上来,为什么在互联网的热潮中,国人有独创性的应用就很少呢? 观之BBS,blog,WIKI,现在的网摘(如furl之流),wallop、high5等等,为什么都是别人先实现了呢?甚至连搜索引擎、gmail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别人出来才一窝疯的上?我想,在这些东西出来之前,国人肯定也是有想法的,很深刻,很远见,也有的也动手了,为什么不见开花结果呢? 一言以蔽之,浮燥的大环境使然! 很难有人能真正的坐下来,把一个好的想法,从一而终的实现出来。 程序员应该是实现梦想的原动力和生力军,但是看看我们都在做些什么吧?各种压力、借口扑面而来。比如我在写这篇mail的时候,上头的人过来说一个小时后一个客户要过来,让我准备一下资料、投影仪,到会仪室作个演示。思路就此被打断了。 不是我们不想,不是我们不愿意,要做一件属于自己"理想"的事,有时还真是一件奢侈的事。 除了这,买的房子有问题,要联系律师维权,马上就过年了,很多难静下心来写点什么。 每天我都不知道我做的这些事有何意义。 算了,扯远了。 做成一件事,足以。贵在坚持。 对ZOOM大哥表示支持,希望你一定要坚持下去。
2005年02月02日 星期三 09:46
哈哈哈!! 这个应该算是文化基础的问题? 君不见风险投资在中国一直是骗子的代名词? 嗯嗯,消极的说吧,国人的教育一向是中庸,守成,不逼到脸上谁也不急, 而这怎么样的程度到脸?各个历史时期都不一样, 外国则不同,一切都强调权限,个性,开创永远是值得骄傲的,吃螃蟹的永远会在历史中留名, 不过外国的资源分布与中国也真的不可比, 就拿当下,大家想有一个主机来验证代码,想法, 但是商务方面的问题就不可能是独立可以解决的,要不就走关系吧!在中国关系最大!可是这一切又都与技术无关了, 象支持 Python 环境的空间服务在中国有几个?!?!? 坚持是容易的,但是守住当初那一瞬间的感动,激情就不是简直的事儿了哪! 嗯嗯! http://blog.cnblog.org/archives/2005/02/eciecnblogeeeec_3.html 刚刚看到的 Issac 组织的系列访谈,正是在收集各种Blog 先行者的先进思想,来准备中国式的SNS 模式哪!! 跟进! On Wed, 2 Feb 2005 09:34:02 +0800, alang yin <alang.yl at gmail.com> wrote: > 啊!听君一语,又长了很多见识啊。一下子接触到这么多的概念,得好好消化一下了。 > 看了几位在google group上的讨论,发现后来没有下文了。深感做这样一件大事,贵在坚持。 > 看了链接中的一些blog,觉得有想法的人还是很多的,特别是对网络应用本身,对知识传播的本身,有很多有深度的想法,对未来有很多好的设想,很好,很不错。对ZOOM大哥也同样敬佩。 > 但是,还是回到一个老话题上来,为什么在互联网的热潮中,国人有独创性的应用就很少呢? > 观之BBS,blog,WIKI,现在的网摘(如furl之流),wallop、high5等等,为什么都是别人先实现了呢?甚至连搜索引擎、gmail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别人出来才一窝疯的上?我想,在这些东西出来之前,国人肯定也是有想法的,很深刻,很远见,也有的也动手了,为什么不见开花结果呢? > 一言以蔽之,浮燥的大环境使然! > 很难有人能真正的坐下来,把一个好的想法,从一而终的实现出来。 > 程序员应该是实现梦想的原动力和生力军,但是看看我们都在做些什么吧?各种压力、借口扑面而来。比如我在写这篇mail的时候,上头的人过来说一个小时后一个客户要过来,让我准备一下资料、投影仪,到会仪室作个演示。思路就此被打断了。 > 不是我们不想,不是我们不愿意,要做一件属于自己"理想"的事,有时还真是一件奢侈的事。 > 除了这,买的房子有问题,要联系律师维权,马上就过年了,很多难静下心来写点什么。 > 每天我都不知道我做的这些事有何意义。 > 算了,扯远了。 > 做成一件事,足以。贵在坚持。 > 对ZOOM大哥表示支持,希望你一定要坚持下去。 > -- [Time is unimportant, only life important!]
2005年02月02日 星期三 12:54
仔细想一想不外乎:知识的定义,知识的存储,知识的检索。 因为我不是搞社会科学的,对这些问题只是自已的想法,根本不是什么学术的研 究。就我个人的感受,知识的定义如何用计算机的方式进行表达还很经验化。就说 公众自主的分类tag这种方式,也是经验的东西。也许经过大家的排名,筛选可以 明确化或正确化。但那是对大家公认的知识而言,象我们个别人生成的知识,可能 由于传播及知名度等原因,很难达到大家公认这一层次,绝大多数情况还是属于个 人判断及分类。更何况写作的人有时都不一定清楚正确的分类是什么。在这种情况 下tag也很难达到很准确,只能是很方便。 为了更方便的检索,搜索引擎其实是很好的方式。但过于零散。而通过tag有组织 有意识的分类结合搜索引擎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配合。 太理想的我还想不出,但可以就以tag为基础,通过自定义tag和搜索引擎的支持实 现个人知识的存储。 剩下的就是知识的展现和获取了。这样完全可以使用bbs, blog, wiki, 邮件列表 等多种形式。不同的组织是为了更了的显现知识,多种形式是有帮助的。 那么一个知识的定义可以理解为: +--------------------+--------- tag | 知识文本 | ... +--------------------+ 也就是一段有着多种tag的文本,还有它的一些属性,如id, type, 作者,日期, 引用(进入,出去),评论等。甚至评论可以看成其它的知识。这样与所评论的对 明形成引用关系。 如果这样的话,对象数据库可能存储更方便一些。象zodb。然后再配合检索工具, 知识的底层应该就具备了。再定义知识访问的接口: 创建,引用,评论,查询,列举等,再配合不同的展示平台从而将知识以不同的形 式展现出来。 Zoom Quiet wrote: > 补充一点 > 到在下的经验范畴内 > 目前为止只发现有 Leo 是将目录式分类和Tag 分类进行了结合 > 其树状的 outline 列表中每个结点都可以进行 Clone 随意安排到任何其它层次中; > 而且可以将各个结点标题视为 tag 来管理信息: > 典型的就是帮助文档中举的工作日志的例子,你可以将星期一二三四五六七 作为结点标题,但是分布在不同年月的层次结点下,使每个日志结点成为具多重属性的知识点 > > 可惜没有提供方便的搜索支持, > > 而且没有网路共享 > > 不过是 pure Python 的!! > 哈哈哈,有希望快速增加功能! > 而且最新版本增加了很多合心的功能。。。。。 > > 期待中 > > > ---------- Forwarded message ---------- > From: Zoom Quiet <zoom.quiet at gmail.com> > Date: Tue, 1 Feb 2005 19:20:47 +0800 > Subject: [python -chines e]知识的SNS化和ZqLib > To: alang yin <alang.yl at gmail.com> > > > OK! 看来大家的慧根都没有为世俗所蒙蔽! > 那么,我总是在反复强调的 SNS 到底是为了什么?? > 先看以下的文章: > "什么是知识?" > http://blog.online-edu.org/zxl/001980.html > "什么是知识,什么是学习?" > http://blog.blogchina.com/article_45527.717529.html > "什么是知识管理?" > http://ittimes.chinaunix.net/a1/b3/20010607/1200002.shtml > ... > > 等等,很多教育工作者的个人Blog 关注非常深层次的 e-learnning 研究 > 但是在下仅仅从中感受出了,个人知识成长的必要措施: > 在网路社会中,必须高度的交流才有可能获得健康的高速成长! > > 成功的实例就不举了,拿Linux 的作者来讲,如果他不公开项目到整个世界面前绝对不可能获得如此大的个人成就的! > > 我想作为程序员(可能本人还算不上真正的程序员;-) > 常常有如此的经历: > 总是有代码段似曾相识... > 总是要到处找自个儿曾经的程序来copy 一段代码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 总是想不起那段曾经成功的代码到底在哪里?! > ... > 所以一切都要重新想过!! > 即使有了Google 也不能减少这种痛苦,因为页面总是在快速的变化,死亡中 > > 那么,就我个人当前的思考来讲,意识到: > 消息=信息: > 本身没有任何价值,除了流通 > 经验=个人检验的知识先验片段: > 如果不经过大众的反复检验不会成为知识, > 只能随时间消失相当于散布在个人经历中的隐性知识 > 通过广泛的引用,转发,使用,总结,补充,最终才可能成为实用的知识 > 那么,我们应该主动加速经验的传播来获得反馈回来的知识!? > 这也是各种信息管理系统一直在网路中兴盛不止的原因,人们总是不自觉的需要创造知识,消费知识,即,创造自个儿存在的印记... > 但是就现在主流的交流场所: > BBS 以话题为线索,容易引发混乱,对于引出的另外主题的讨论无法简单的重新整理;精华的内容整理只能由专人进行,代价宏大,而且有现在受到很大的限制,有政府的管理原则进行限制,也容易受垃圾信息的冲击,加上信息发布方式的呆板,基本上限制在少量制定的信息交流范畴内 > Mailist 古老的信息组织方式,类似于BBS,以邮件主题为线索,但是根本无法有效的进行搜索,整理,只能作为短期内的问题讨论,或是讨论历史的堆积场所,不是知识的产生地,但是作为最方便的信息组织方式将永远存在下去吧?(实在是维护的代价非常的少,大家只要可以收发邮件就好,一切都没有必要关心) > Wiki 则是另一个极端,几乎要求所有人都要崇高的遵循一个高度集中的主题来汇集文章,几乎是直接聚积着知识点,成为完整的知识森林,但是当这个森林达到一定程度,知识的获取就成为重大障碍来阻止进一步的发展了 > Blog ! 作为个人信息门户,极大的鼓励个人经验的积累,同时提供了 Ring,Trckbak > 等等手段,有效的加强交流,成为个人知识产生的最活跃场所,但是! > 以时间为线索,辅以简单的分类,同样成为知识获取的阻碍,他人,甚至于自个儿也没有好的办法简单的整理相关的内容成为完整的相关知识树,但是Blog > 的个人媒体功能一定会继续发展下去,成为网路信息发布的主要动力! > BookMark ! 算是网路信息的从个性组织,但是无法对内容进行重新整理,就算是"网摘"服务也一样不能通过个人的重新整理,来补充原有经验仗义知识点, > 不过连带的引发的 "Tag" 思想,成为知识组织的全新方式 > """ > 何谓Folksonomy? > http://blog.timetide.net/archives/2005/01/15/20050115015808.php > > Folksonomy是一个创造词,是由社会性书签服务中最具特色的自定义标签(Tag)功能衍生而来。 > Folksonomy=Floks+Taxonomy, > Folks在英文中是比较口语化的词,表示一群人,一伙人的意思。 > Taxonomy则是指分类法,它是信息构架(Information Architecture)中一个重要部分。 > > 而Folksonomy是指"群众"自发性定义的平面非等级标签分类,我将它称为"分众分类",也有人将之解释为Social Classification。 > > 听起来很复杂,举个例子,当我在收藏Sina.com时,自定义了"门户","中国","新闻"这3个关键词作为标签,而其他人在收藏 > Sina.com时也自定义了自己的关键词作为标签。而最后系统统计出来使用"门户","中国","新闻"这个3个关键词来定义Sina.com的频率最高,那么这3个词就是用户对Sina.com的分众分类 > - Folksonomy。 > > Folksonomy有几个特点: > 首先,是由个人自发性定义, > 第二,标签分类是公开共享的,可以被所有人看到, > 其三,是由用户群体定义的频率来决定。 > > 分众分类使得传统分类法摆脱了固化的现象,并且跟大众的认知程度密切的结合起来,同时这种分类方法也为群体用户和信息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桥梁。这种分类是平面化的,没有等级层次的划分,虽然它相对不够严谨,缺乏准确度,但是在社会性软件中,这种平面延伸的分类方法却在无形之中成为形成了沟通的渠道和网络,而且方便,灵活,不受条件限制。所以这种以自定义标签形式的分众分类在现下流行的社会性网络服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del.icio.us > ,Flickr,43things等等。关于Tag在社会性软件中应用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趋势,在这里暂时不做更多说明。 > """ > 再看 http://blog.timetide.net/archives/2005/01/16/20050116000715.php > 就知道,这种方式其实是巧妙的在不触动原有 Blog > 发布形式的基础上,进行了经验的自由分类,并由大众自己决定知识点的分类,进而进行更进一步的交流,这是Tag 比 目录 最最优秀的地方! > FireFox 和 MyBase 等等这类桌面版本的个人知识组织工具,都是基于目录树的,但是目录先天的缺陷是 > [反思]标签与目录 > http://www.klogs.org/archives/2004/11/eeecoeeaea.html > 无法对模糊的内容范畴进行对应的处理,只能生硬的进行分类,然而随着知识点的收集,个人知识的增长,对于同一个知识片段的应用,考虑,分类也是在变动的,练目录式的管理和练 > Tag(象Gmail)的管理都会造成搜索的困难!造成交流的障碍,阻止了进一步的交流,创造... > 所以, CNBlog很早就提出了 wego 项目: > Wego > 是新一代的个人终身知识管理工具,也是一个基于知识的社会性软件。它从本质上体现了"个人的才是社会的"这个社会大趋势和计算的分布化、P2P趋势。遵循知识空间的四个象限关系(个人-公共,实时-档案)。 > > Mission: > 我们的任务就是设计开发Wego的核心架构和系统,建立开放的开发社区,鼓励草根参与构建更多有创意的功能。 > > http://groups-beta.google.com/group/wego/browse_thread/thread/ddce39299dd47cde > > 想统一个人媒体,中心管理服务到知识分类标准... > 但是到现在也没有原型 > > 反过来,专门看为程序员组织的知识中心 MSDN 或是其它,同样有目录化知识的弊病,无法令知识方便快速的再次成长 > > 所以,在下正在组织 ZqLib 项目试图从一个方面解决知识共享的SNS化, > 仅仅出于Python 本身的特性之一: > 程序结构由文本格式来控制,令Python 脚本成为世界上最美观和易读的程序 > 那么,只要处理好个人经验代码片段的分类管理,搜索,存储,SNS化分享,就直观的解决了Python 知识的SNS化?!?! > > 但是,一切在准备中,希望有贤达可以指点!!! > > On Tue, 1 Feb 2005 14:17:43 +0800, alang yin <alang.yl at gmail.com> wrote: > >>MyBase前年起就有局域网上的网络版了,有一个中央数据库和服务器端,客户端根据权限来连接这个数据库,可以看到不同的目录。网上有试用版下载。 >>可能这个也还是达不到SNS的要求吧,因为它不能在Internet上用。 >>我一般只用个人版的,觉得这种资料收集整理都是个人性质的,我感兴趣的,别人不一定会感兴趣。 >>其实BBS论坛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把大家集中到一个环境里面,自由的提供信息,分享信息,一定是要组织、有管理、有目的的进行的,要不然信息本身是会泛滥的。BBS论坛有管理员,可以定期做成chm格式的离线包数据供下载。这个在著名的Delphi论坛"大富翁论坛"有先例,自我运行的十分良好了。它的全文search功能十分完善,找资料十分方便。可以找出98年以前Delphi刚兴起时的帖子。 >>再说另外一层,如果只是资料的分享,那么现在BT电影、软件集中网站也比较多,BT网站这种集中、分享的模式也比较成功。当然,BT侧重于文件的共享,知识这一层概念弱化了。 >>再说一种形式,Weblog,网志,博客。这种形式已经十分兴盛了,如果单指技术blog来讲,是可以形成十分紧密的群体的,比如以DotNet技术为主的"博客堂"、"博客园",规模已经十分的大,影响力也越来越强。在国外,专门的技术blog也是非常的多,就知识分享的层面来说,这已经快成为一个主流手段,或者媒介了。 >>博客(Blog)这种形式,是可以充分的激发人的写作欲望的。这点我们可以从黎老大的Blog(http://www.donews.net/limodou/)清楚的看出来。短短的一段时间,他就写了一系列的XUL的文章,写作的热情之高,令人砸舌。很多人从他的文章入手,开始了XUL的历程,也写下了blog(也在donewsblog上,叫什么猪的)。你看,Blog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 >>邮件列表(Mail List)就没有这么大的动力了。list上的大家多数人只是看东西,回答问题只是少数的一些人,list只是一个大家"获取"的地方,"分享"的手段、方式,都不是很充足,它的不公开性,造成了它的"分享"的原动力不足。 >>由此说来,如果做一个封闭的、要安装客户端工具的"知识分享"平台,前景恐怕不明吧? >>最好是客户端就只用浏览器,这样,大家才会去用好这个平台。才有动力去"分享"。 >>一点管见,海涵。 >>(再补充一点,像msdn Library这样的专业水准的知识库KB,是要有专人、专项的资金去支持的。我们任何人是无法做到的。) >> > > > > -- > [Time is unimportant, only life important!] > > >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python-chinese list > python-chinese at lists.python.cn > http://python.cn/mailman/listinfo/python-chinese -- I love python! My Blog: http://www.donews.net/limodou
2005年02月02日 星期三 13:11
对!! 总结的精到! 对于抽象的知识,如何管理和再次创造, 其实关键就是在同一内容的不同解释,应用,分类,标签,搜索,展现! 复合的综合式交流后,才可能形成有统一认知的成果 ZODB 以及 Zope-Plone 具有这种特性,只可惜太宏大了,没有办法作为个人的轻型 门户系统,或是桌面工具来推广……………… 仅仅使用 ZODB 也要一定的代价,嗯嗯,不过是个好的方向……………… On Wed, 02 Feb 2005 12:54:32 +0800, limodou <limodou at gmail.com> wrote: > 仔细想一想不外乎:知识的定义,知识的存储,知识的检索。 > > 因为我不是搞社会科学的,对这些问题只是自已的想法,根本不是什么学术的研 > 究。就我个人的感受,知识的定义如何用计算机的方式进行表达还很经验化。就说 > 公众自主的分类tag这种方式,也是经验的东西。也许经过大家的排名,筛选可以 > 明确化或正确化。但那是对大家公认的知识而言,象我们个别人生成的知识,可能 > 由于传播及知名度等原因,很难达到大家公认这一层次,绝大多数情况还是属于个 > 人判断及分类。更何况写作的人有时都不一定清楚正确的分类是什么。在这种情况 > 下tag也很难达到很准确,只能是很方便。 > > 为了更方便的检索,搜索引擎其实是很好的方式。但过于零散。而通过tag有组织 > 有意识的分类结合搜索引擎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配合。 > > 太理想的我还想不出,但可以就以tag为基础,通过自定义tag和搜索引擎的支持实 > 现个人知识的存储。 > > 剩下的就是知识的展现和获取了。这样完全可以使用bbs, blog, wiki, 邮件列表 > 等多种形式。不同的组织是为了更了的显现知识,多种形式是有帮助的。 > > 那么一个知识的定义可以理解为: > > +--------------------+--------- tag > | 知识文本 | ... > +--------------------+ > > 也就是一段有着多种tag的文本,还有它的一些属性,如id, type, 作者,日期, > 引用(进入,出去),评论等。甚至评论可以看成其它的知识。这样与所评论的对 > 明形成引用关系。 > > 如果这样的话,对象数据库可能存储更方便一些。象zodb。然后再配合检索工具, > 知识的底层应该就具备了。再定义知识访问的接口: > > 创建,引用,评论,查询,列举等,再配合不同的展示平台从而将知识以不同的形 > 式展现出来。 > -- [Time is unimportant, only life important!]
2005年02月02日 星期三 13:31
的确以个人推动在中国是很难的,其实这些东西都可以做为创业的方向。在国外许 多东西也都是商业化运作,当然开始可能也是人很少,但他们很少象我们一样是干 着这份工,但做着别的事。老外好象对于工作的稳定没有我们一样迫切(个人感 觉),而在中国有一份稳定的职业还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也决定了我们很难自主创 业,而只能是兴趣所为,因此从时间,精力上和成果上真是很难有所成就。再加上 国内开源氛围与基础还处于初期,很多想法的确从技术上也准备不足,想出来未必 做得出来。种种原因能想到的可能不少,能做到的可能不多,做到能坚持下来的更 少了,坚持下来能做的完美几乎没有。 不过我们能交流就挺好,也许有时间可以做个原型出来。还有问题就是如何达成大 家的一致想法。有些东西大家虽然都有想法,但想法不尽相同,采用的技术设计与 不尽相同,因此上造成各自为政,力量分散。如果可以再集中一下,再统一一下就 更好了。 alang yin wrote: > 啊!听君一语,又长了很多见识啊。一下子接触到这么多的概念,得好好消化一下了。 > 看了几位在google group上的讨论,发现后来没有下文了。深感做这样一件大事,贵在坚持。 > 看了链接中的一些blog,觉得有想法的人还是很多的,特别是对网络应用本身,对知识传播的本身,有很多有深度的想法,对未来有很多好的设想,很好,很不错。对ZOOM大哥也同样敬佩。 > 但是,还是回到一个老话题上来,为什么在互联网的热潮中,国人有独创性的应用就很少呢? > 观之BBS,blog,WIKI,现在的网摘(如furl之流),wallop、high5等等,为什么都是别人先实现了呢?甚至连搜索引擎、gmail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别人出来才一窝疯的上?我想,在这些东西出来之前,国人肯定也是有想法的,很深刻,很远见,也有的也动手了,为什么不见开花结果呢? > 一言以蔽之,浮燥的大环境使然! > 很难有人能真正的坐下来,把一个好的想法,从一而终的实现出来。 > 程序员应该是实现梦想的原动力和生力军,但是看看我们都在做些什么吧?各种压力、借口扑面而来。比如我在写这篇mail的时候,上头的人过来说一个小时后一个客户要过来,让我准备一下资料、投影仪,到会仪室作个演示。思路就此被打断了。 > 不是我们不想,不是我们不愿意,要做一件属于自己"理想"的事,有时还真是一件奢侈的事。 > 除了这,买的房子有问题,要联系律师维权,马上就过年了,很多难静下心来写点什么。 > 每天我都不知道我做的这些事有何意义。 > 算了,扯远了。 > 做成一件事,足以。贵在坚持。 > 对ZOOM大哥表示支持,希望你一定要坚持下去。 >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python-chinese list > python-chinese at lists.python.cn > http://python.cn/mailman/listinfo/python-chinese -- I love python! My Blog: http://www.donews.net/limodou
2005年02月02日 星期三 14:25
精辟,精辟 limodou 写道: > 的确以个人推动在中国是很难的,其实这些东西都可以做为创业的方向。在国外 > 许 多东西也都是商业化运作,当然开始可能也是人很少,但他们很少象我们一 > 样是干着这份工,但做着别的事。老外好象对于工作的稳定没有我们一样迫切 > (个人感觉),而在中国有一份稳定的职业还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也决定了我们 > 很难自主创业,而只能是兴趣所为,因此从时间,精力上和成果上真是很难有所 > 成就。再加上国内开源氛围与基础还处于初期,很多想法的确从技术上也准备不 > 足,想出来未必做得出来。种种原因能想到的可能不少,能做到的可能不多,做 > 到能坚持下来的更 少了,坚持下来能做的完美几乎没有。 > > 不过我们能交流就挺好,也许有时间可以做个原型出来。还有问题就是如何达成 > 大家的一致想法。有些东西大家虽然都有想法,但想法不尽相同,采用的技术设 > 计与不尽相同,因此上造成各自为政,力量分散。如果可以再集中一下,再统一 > 一下就 更好了。 > > alang yin wrote: > >> 啊!听君一语,又长了很多见识啊。一下子接触到这么多的概念,得好好消化 >> 一下了。 >> 看了几位在google group上的讨论,发现后来没有下文了。深感做这样一件大 >> 事,贵在坚持。 >> 看了链接中的一些blog,觉得有想法的人还是很多的,特别是对网络应用本 >> 身,对知识传播的本身,有很多有深度的想法,对未来有很多好的设想,很 >> 好,很不错。对ZOOM大哥也同样敬佩。 >> 但是,还是回到一个老话题上来,为什么在互联网的热潮中,国人有独创性的 >> 应用就很少呢? >> 观之BBS,blog,WIKI,现在的网摘(如furl之流),wallop、high5等等,为什 >> 么都是别人先实现了呢?甚至连搜索引擎、gmail 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别人出 >> 来才一窝疯的上?我想,在这些东西出来之前,国人肯定也是有想法的,很深 >> 刻,很远见,也有的也动手了,为什么不见开花结果呢? >> 一言以蔽之,浮燥的大环境使然! >> 很难有人能真正的坐下来,把一个好的想法,从一而终的实现出来。 >> 程序员应该是实现梦想的原动力和生力军,但是看看我们都在做些什么吧?各 >> 种压力、借口扑面而来。比如我在写这篇mail的时候,上头的人过来说一个小 >> 时后一个客户要过来,让我准备一下资料、投影仪,到会仪室作个演示。思路 >> 就此被打断了。 >> 不是我们不想,不是我们不愿意,要做一件属于自己"理想"的事,有时还真是 >> 一件奢侈的事。 >> 除了这,买的房子有问题,要联系律师维权,马上就过年了,很多难静下心来 >> 写点什么。 >> 每天我都不知道我做的这些事有何意义。 >> 算了,扯远了。 >> 做成一件事,足以。贵在坚持。 >> 对ZOOM大哥表示支持,希望你一定要坚持下去。 >>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python-chinese list >> python-chinese at lists.python.cn >> http://python.cn/mailman/listinfo/python-chinese > >
2005年02月02日 星期三 20:47
很多时候,我们还是为了生活而奔波。一天不奔波,可能换来的就是下一顿的挨饿了。还是limodou提到的,现在这个社会环境,比较的浮躁,人家国外挣几个月就可以买一套房子了,在国内行吗?。总之,目前社会造就了很多事情在中国是很难先出来的,等国外成熟了,感觉有发展,国内才会开始引进。 不过这个还和计算机这个文化有关,计算机最先是在国外出现的,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础,在这个上面出现新事物就比较容易一些,国内目前的计算机基本是处于全盘接收状态,还没有很好的消化。 很多时候,想法大家都有,只是很多人忙于生活,没有时间坐下来好好聊聊,整理一下思路,这些东西不整理,慢慢的就在脑际消失了。所以关键还是要先将东西记录下来,等一段时间的积累之后,才会有更好的突破。 不过ZQ的想法,主要是要有核心成员来带领,相关的软硬件还要跟上,这些东西看起来简单,其实还是狠繁琐的,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财力。其实我很早就想参加社区里面的一些项目了,但是一直很忙,没有什么时间,估计再过半年,我辞职了之后就会好很多了,到时大家还要多多help me啊:) On Wed, 02 Feb 2005 13:31:26 +0800, limodou <limodou at gmail.com> wrote: > 的确以个人推动在中国是很难的,其实这些东西都可以做为创业的方向。在国外许 > 多东西也都是商业化运作,当然开始可能也是人很少,但他们很少象我们一样是干 > 着这份工,但做着别的事。老外好象对于工作的稳定没有我们一样迫切(个人感 > 觉),而在中国有一份稳定的职业还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也决定了我们很难自主创 > 业,而只能是兴趣所为,因此从时间,精力上和成果上真是很难有所成就。再加上 > 国内开源氛围与基础还处于初期,很多想法的确从技术上也准备不足,想出来未必 > 做得出来。种种原因能想到的可能不少,能做到的可能不多,做到能坚持下来的更 > 少了,坚持下来能做的完美几乎没有。 > > 不过我们能交流就挺好,也许有时间可以做个原型出来。还有问题就是如何达成大 > 家的一致想法。有些东西大家虽然都有想法,但想法不尽相同,采用的技术设计与 > 不尽相同,因此上造成各自为政,力量分散。如果可以再集中一下,再统一一下就 > 更好了。 > > alang yin wrote: -- My Blog >> http://leejd.cndev.org My QQ >> 9847243
2005年02月03日 星期四 10:05
我想,只要心里存着这个想法,只要一直不放弃,还是有机会的。 我一直都希望能为开源社区,特别是中国的开源社区贡献一份力量,虽然我也很忙,每天晚上10点才回到家,但是我从来没有放弃过,一直都在努力,有时候到会忙凌晨1点多,第二天8点多照样起来上班,这也许是我们软件开发人员的一个写照吧。 我觉得其实想法不成熟的时候也可以进行实践的,失败也是宝贵的经验,慢慢的,实践的多了,就越来越成熟了。 我不觉得那些叫嚣着开发中国的OS的人是成熟的,他们可以尝试,但不该张扬,或者说,不该在还没有开始或刚刚开始时就张扬。 希望这里是一个契机,让大家有机会合作,共同学习,一起进步。 Python语言是我所钟爱的。我一直都在游说我们的开发代表在我们的项目下一个版本中换用这种语言。但开发代表还在忧郁,如果游说失败了,估计原因也不是语言本身,而是中国大环境造成的,中国大部分开发人员对Python了解还是太少了,更谈不上使用它做开发了,我们是中间件产品,中间件产品如果采用了大家都不熟悉的语言开发,做二次开发时学习的成本太高,对产品的推广很不利。 呵呵,话题扯远了,我只是想说我不会放弃,希望大家也不要放弃,扎扎实实的从基础做起,板凳要坐10年冷,这是公司的名言,其实对于自己所钟爱的东西,研究10年并不算长,要想成为大师级的人物,10年还远远不够。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Gerald Lee" <leejd80 at gmail.com> To: <python-chinese at lists.python.cn> Sent: Wednesday, February 02, 2005 8:47 PM Subject: Re: [python-chinese] Fwd: [python -chines e]知 识 的SNS化和ZqLib > 很多时候,我们还是为了生活而奔波。一天不奔波,可能换来的就是下一顿的挨饿了。还是limodou提到的,现在这个社会环境,比较的浮躁,人家国外挣几个月就可以买一套房子了,在国内行吗?。总之,目前社会造就了很多事情在中国是很难先出来的,等国外成熟了,感觉有发展,国内才会开始引进。 > 不过这个还和计算机这个文化有关,计算机最先是在国外出现的,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础,在这个上面出现新事物就比较容易一些,国内目前的计算机基本是处于全盘接收状态,还没有很好的消化。 > 很多时候,想法大家都有,只是很多人忙于生活,没有时间坐下来好好聊聊,整理一下思路,这些东西不整理,慢慢的就在脑际消失了。所以关键还是要先将东西记录下来,等一段时间的积累之后,才会有更好的突破。 > 不过ZQ的想法,主要是要有核心成员来带领,相关的软硬件还要跟上,这些东西看起来简单,其实还是狠繁琐的,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财力。其实我很早就想参加社区里面的一些项目了,但是一直很忙,没有什么时间,估计再过半年,我辞职了之后就会好很多了,到时大家还要多多help > me啊:) > > > On Wed, 02 Feb 2005 13:31:26 +0800, limodou <limodou at gmail.com> wrote: > > 的确以个人推动在中国是很难的,其实这些东西都可以做为创业的方向。在国外许 > > 多东西也都是商业化运作,当然开始可能也是人很少,但他们很少象我们一样是干 > > 着这份工,但做着别的事。老外好象对于工作的稳定没有我们一样迫切(个人感 > > 觉),而在中国有一份稳定的职业还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也决定了我们很难自主创 > > 业,而只能是兴趣所为,因此从时间,精力上和成果上真是很难有所成就。再加上 > > 国内开源氛围与基础还处于初期,很多想法的确从技术上也准备不足,想出来未必 > > 做得出来。种种原因能想到的可能不少,能做到的可能不多,做到能坚持下来的更 > > 少了,坚持下来能做的完美几乎没有。 > > > > 不过我们能交流就挺好,也许有时间可以做个原型出来。还有问题就是如何达成大 > > 家的一致想法。有些东西大家虽然都有想法,但想法不尽相同,采用的技术设计与 > > 不尽相同,因此上造成各自为政,力量分散。如果可以再集中一下,再统一一下就 > > 更好了。 > > > > alang yin wrote: > > -- > My Blog >> http://leejd.cndev.org > My QQ >> 9847243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python-chinese list > python-chinese at lists.python.cn > http://python.cn/mailman/listinfo/python-chinese >
Zeuux © 2025
京ICP备05028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