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爽

杨爽的博客

她的个人主页  她的博客

其人其事 @《黑客与画家》作者保罗•格雷厄姆

杨爽  2011年03月16日 星期三 11:50 | 2631次浏览 | 5条评论

黑客,画家,O'Reilly,硅谷创业之父Paul Graham,阮一峰 ……
Paul Graham的大名 国内人知道不多 他是Lisp核心专家 自己创业被Yahoo收购 有创办了Y Combinator 开创了天使投资新模式-已投资了250多家创业公司

                                                                                         作者:阮一峰

1964年,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出生于匹兹堡郊区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设计核反应堆的物理学家,母亲在家照看他和他的妹妹。
青少年时代,格雷厄姆就开始编程。但是,他还喜欢许多与计算机无关的东西,这在编程高手之中是很少见的。中学时,他喜欢写小说;进入康奈尔大学以后,他主修哲学。后来发现哲学很难理解,于是研究生阶段他就去了哈佛大学计算机系,主攻人工智能。
他在这个方向上进展不顺利,因此对学术感到灰心。(但是,作为研究工具的Lisp语言,对他日后产生了重大影响。)博士读到一半,他又去哈佛艺术系旁听。拿到博士学位以后,他报名进入罗德岛设计学院暑期班,学习绘画课程,梦想成为画家。
上完暑期班,他去了欧洲,在有500年历史的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继续学习绘画。第二年,钱花完了,他不得不返回美国,在波士顿的一家创业公司中担任程序员。那时是1992年。
此后的两三年,格雷厄姆一直过着一种动荡的生活。他栖身于纽约一间极小的公寓,追求自己的艺术家梦想,但是收入低而且不稳定,日子过得非常窘迫,常常入不敷出,他不得不经常替别人编程,赚取一些生活费。
终于有一天,格雷厄姆觉得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我决定不当画家了,首先要彻底解决自己的收入问题。”他后来回忆道。

1995年的初夏,他找到了读书时认识的朋友罗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希望合作编写一个软件来赚钱。后者是一个非常聪明的黑客,曾经在1988年编写了历史上第一个蠕虫病毒“莫里斯蠕虫”。
那时正赶上第一家互联网公司网景上市,大量的造势广告在媒体上轮番播出,整个资本市场都为“互联网概念”而疯狂。  格雷厄姆心想,如果网景公司的设想是正确的,未来人们都在互联网上购物,那么必须有人为零售商们开发软件。所以,他决定开发一个搭建网店的软件。
罗伯特•莫里斯此时还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研究生,只有暑假才有空。于是,格雷厄姆就搬到莫里斯的公寓。两人利用那一段时间写出了产品原型。
一开始,他们的软件完全采用传统模式,即用户首先下载安装,然后在自己的硬盘上做出网店的雏形,最后再上传到服务器。后来,格雷厄姆灵机一动:为什么不让用户通过浏览器直接操作服务器呢!这样就完全省去了安装和上传的步骤。
于是,他们改变方向,决定把软件做成一个互联网程序。这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互联网使用的软件。因为这一点,他们就把这个产品起名为Viaweb。他们放弃开发桌面软件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两人都没学过如何开发Windows程序,并且也不太想学。
他们拿着产品原型找到了格雷厄姆的美术老师的丈夫,他是一位律师,他同意资助1万美元。这就是当时的全部资金了。他们用这笔钱买了一台服务器,然后着手将原型程序完善为可以演示的Demo版。事情越来越多,两个人忙不过来了,格雷厄姆就问莫里斯:“你的同学之中谁编程最厉害?”回答是特雷弗•布莱克韦尔(Trevor Blackwell)。于是,Viaweb有了第三个创始人。

八月初,他们做出了可以上线的Demo版。十月份,他们来到纽约,向两个天使投资人展示,希望能够筹集到5万美元。结果,两个投资人都表示愿意投资,于是他们就拿到了10万美元。十二月,Viaweb正式开始发展客户。
1996年夏天,Viaweb得到了第二轮天使投资80万美元。他们用这笔钱雇了CEO和新程序员,还租了新办公室。此前,他们一直在莫里斯公寓的楼上办公,环境十分简陋,总共只有一台电脑,如果有参观者,还必须借一些电脑来“装门面”。现在,Viaweb终于看上去像一家公司了。也正是从这时开始,有媒体对Viaweb进行报道了,格雷厄姆松了一口气,他们终于不必再依靠用户的口口相传来发展业务了。
1996年圣诞节,他们的客户总数达到了70家,其中包括著名摇滚杂志《滚石》。一年后,客户总数增长了5倍,公司看起来发展得很好。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一直在四处寻找收购者,因为创立Viaweb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被收购,这样才能快速赚到钱。他们前后经历的收购谈判不下10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都失败了。
1998年,收购终于成功。雅虎以4900万美元的价格兼并了Viaweb,将其改名为Yahoo Store,这是雅虎最早的收购行动之一。完成收购的那一天,格雷厄姆把莫里斯拉到哈佛广场的美容店里。因为后者曾经在创业初期说过,如果能从Viaweb之中赚到100万美元,他就愿意打个耳洞。

被收购之后,格雷厄姆就成为了雅虎的员工,继续从事编程。他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半,总是感觉很不自在,不适应雅虎的企业文化,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不习惯大公司的官僚环境,他说:“运营创业公司,每天都像在战斗;而为大公司工作,就像在窒息中挣扎。”于是,他选择了辞职。
离开了雅虎,他的生活顿时就空闲了。他开始将自己对于技术和创业的观点写成一系列文章,发表在个人网站上。这些文章受到读者的好评和追捧,访问量不断上升。2004年,最受欢迎的那部分文章由O’Reilly出版社结集出版,取名为《黑客与画家》,这两个词正是格雷厄姆前半生的人生写照。他在前言中写道:“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正在成为计算机。所以,如果你想理解我们目前的世界以及它的未来动向,那么多了解一些黑客的想法会对你有帮助。”
2005年3月,哈佛大学的学生团体“计算机协会”邀请格雷厄姆做演讲。他选择的题目是《如何成立创业公司》。“我对他们说,选择天使投资人的时候,最好选择那些自己有过创业经验的人。”说完这句话,他发现学生都以期待的眼神看着他,他赶紧补充说:“我不是天使投资人。”
这句话显然说早了。演讲结束以后,他与学生一起喝咖啡聊天,他发现其中有些人很有才干和想法。他不由想到,如果没有天使投资人,Viaweb根本不可能存在,也就不会有现在的自己。于是,他决定为这些学生创造机会,看看他们能做出什么。
2005年的暑假,他重新找到了罗伯特•莫里斯(他现在是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系的教师),两人一起举办了一个夏令营,旨在帮助那些有创业念头的大学生成立自己的公司。入选者都将得到他们的悉心指导以及5000美元资助。
申请表有227份,他们从中挑了8个项目。等到夏令营结束的时候,有4个项目已经做得很像样了。社会化地理服务网站Loopt.com后来得到了两家风投公司共1300万美元的投资,截至2010年底有400万用户;用户聚合的新闻网站Reddit.com 2006年被大型出版集团Condé Nast以1000多万美元的价格收购,目前排名于全美一百大网站之列;移动支付服务网站TextPayMe 2006年被亚马逊收购;在线日历网站Kiko是该领域的先锋,后来由于谷歌推出同类产品而被迫把源码放到eBay上拍卖,卖出了25.8万美元。
结果令人鼓舞,格雷厄姆觉得可以把这件事情做下去,将扶植创业公司作为一项事业。于是,他和莫里斯再加上特雷弗•布莱克韦尔和杰西卡•立弗斯通 ,合伙在硅谷成立了Y Combinator (Y运算子,简称YC)。根据格雷厄姆的设想,它既是一个创业公司的孵化器,也是一个教导员,还是一个与投资人联系的中介。
YC在每年的一月和六月举办两次训练营,每次为期三个月。通常每次大概有500个申请者,他们从中挑出20个项目 。每个项目将得到1.1万美元的启动资金,外加每个项目成员3000美元的生活津贴,交换条件是YC将拿走该项目5%的股份 。如果项目成功,5%的股份将非常值钱。
YC的合伙人对每个项目都进行个别辅导,不仅提供项目建议,还灌输方法论和价值观。每个星期四下午,创业者来到YC的办公室,与格雷厄姆或者其他某个合伙人见面,报告项目的进展,然后一起讨论如何解决一些棘手的难题。
面谈结束以后,就是聚餐时间。所有人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同时,还有特邀嘉宾与创业者见面。嘉宾往往是技术行业的顶尖名人,比如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Groupon的创始人安德鲁•马森(Andrew Mason)等。
三个月的训练营接近尾声时,按照计划,创业者应该拿出一个可以运行的成果。YC到时会举行“展示日”,让风险投资商与创业者直接见面。创业者在台上展示自己的项目,风投在台下进行评估,有意向的话,双方再进行私下接触。
业界对YC毕业生的投资热情在“展示日”表现得一览无遗。最初,只有格雷厄姆的朋友和以前的同事参加,后来要求参加的人越来越多,几乎硅谷所有重要的风投公司和天使投资人都会蜂拥而至,以至于150人的会场坐不下,“展示日”不得不延长成3天,而每个项目只有两分半钟的自我介绍时间。2010年8月,YC孵化出的新一届36家创业公司,有30家得到了风险投资,很多都超过了100万美元。

到目前为止,从YC“毕业”的创业公司共有200多家,已经失败的公司不到20%,远低于90%的业内平均水平。这些YC学员成为新一代硅谷创业公司的主流,他们组成了一张不断壮大的关系网,有人把这些迅速崛起的硅谷新成员称为“YC匪帮”。
YC已经改写了创业家和硅谷投资者之间的旧秩序,塑造了创建技术公司的新范式。在科技快速发展、资本不断涌入的大背景下,它使得创业公司规模更小、成本更低、行动更快。
从2005年至今,格雷厄姆本人面试过的创业者接近2000人,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硅谷的中心人物,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他的文章在美国创业者中广为流传,年轻的技术人员阅读他的书籍,了解他的思想,讨论他的观点。
这种变化在硅谷引起了不同的反应。2010年9月,著名网志TechCrunch的主编米歇尔•阿灵顿(Michael Arrington)揭露了一场发生在旧金山某酒吧的秘密聚会,一群显赫的天使投资人抱怨YC的势力太过显赫,抬高了风投业的整体估值水平。他们密谋如何压制竞价,把创业公司的估值降下来。另一方面,2011年1月,著名天使投资人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宣布,将向每一个YC的创业项目提供15万美元资金,没有任何前提条件,唯一的要求就是如果这些项目有下一次融资,这15万美元将获得同等待遇,转为股份。从这两件事上,YC的风头之劲可见一斑。

保罗•格雷厄姆有一套完整的创业哲学,他的创业公式是:
(1)搭建原型
(2)上线运营(别管bug)
(3)收集反馈
(4)调整产品
(5)成长壮大
首先,他鼓励创业公司快速发布产品,因为这样可以尽早知道一个创意是否可行。其次,他认为一定要特别关注用户需要什么,这样才有办法将一个坏项目转变成好项目。他说:“许多伟大的公司,一开始的时候做的都是与后来业务完全不同的事情。乔布斯创建苹果公司后的第一个计划是出售计算机零件,然后让用户自己组装,后来才变成开发苹果电脑。你需要倾听用户的声音,琢磨他们需要什么,然后就去做。”所有学员刚刚来到YC的时候,每人都会拿到一件白色T恤衫,上面写着“Make something people want”(制造用户需要的东西),等到他们的项目得到风险投资以后,又会收到一件黑色T恤衫,上面写着“I made something people want”(我制造了用户需要的东西)。
比起那些令人叫好的创意,格雷厄姆更看重创始人的素质。他说:“我们从一开始就认识到,创始人本身比他的创意更重要。”他还认为,小团队更容易成功,创始成员总数最好不要超过三个人。其中一个原因是,创始人越多,股权越不容易平等分配,容易造成内耗。
格雷厄姆认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创业时代。未来的社会,创业可能成为一种常态,而替别人打工反而成了少见的事情。一方面,创业是最有效的创造财富的方法,对创始人、对投资者、对社会都是如此。“如果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没有创立谷歌,那么他们可能还在某个研究部门工作,写一些不会有多少人使用的代码。但是,他们选择了创业,想一想这样做为全世界增加了多少价值?”另一方面,创业越来越简单了,成本也越来越低。“以前创业很昂贵,你不得不找到投资人才能创业。而现在,唯一的门槛就是勇气。”
格雷厄姆认为,对于科技公司来说,未来充满了机会,前景一片光明。“所有东西都在变成软件。印刷机诞生后,人类写过多少个字,未来就有多少家软件公司。”



  


评论

我的评论:

发表评论

请 登录 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在Zeuux哲思注册吗?现在 注册 !
徐继哲

回复 徐继哲  2011年03月16日 星期三 12:06

这本书会进中国么?非常期待。

4条回复

暂时没有评论

Zeuux © 2024

京ICP备05028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