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孝恒 2009年10月27日 星期二 08:34 | 1522次浏览 | 2条评论
一般高科技公司的运作模式,就是雇用天下之英才为公司开发最尖端的产品,然后靠着控制这些发明的知识产权来获得丰厚的利润。将发明的内容申请专利或保密,好像是最有效的营商模式。不过如果大家去 CollabNet,一间专门帮助客户搞开放内部源码的公司的网站 (1) 看看,就会发现有不少大企业不只没有把内部的软体保密,反而公诸于世。就是连微软也搞了个类似 SourceForge 的站 (2) 来开放源码。开放公司内部的机密,究竟所为何事?另一方面,公司使用自由软体,可以减省成本,又可以避免让软体供应牵着鼻子走 (lock-in),实在很妙。但是用不着连自己写的软体都拿出来开码。公开了,那又靠什么来赚取收入呢?大家如果有时间,读一下 Goldman 和 Gabriel 写的 Innovation Happens Elsewhere: Open Source as Business Strategy (3),可以找到一些端倪。
Goldman 和 Gabriel 两位都是学术出身,而且又是商业软体的资深开发者。Goldman 在升阳 (Sun Microsystems) 内参与多个开放内部源码的计划,而 Gabriel 就是升阳内的开源社群专家。Gabriel 本身也是个诗人,善于将电脑科学跟其他人文艺术作跨学科对谈而引出深刻的反省。
Innovation Happens Elsewhere 是一本介绍如何把公司内部源码释出的书,不过特别之处就是它由一个创新科技管理和软体释出行政的角度去检视和描述释出源码的过程。不少书藉太着重技术,很难令读者明白为何开放内部源码也能增加公司的收入。
这本书对雇用英才和保密研究结果这个模式作更深入的分析,发现第一个发明新产品的公司未必是赚钱最多的,产品的售价和功能必须要是用户所能接受,所以跟市场和用户的沟通是很重要的。而且,天下的英才不可能完全被一间公司所聘,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如能将浮游于公司之外的创意取为己用,就能令业务更上一层楼。透过开放源码就可以达成以上两点。令源码成为一种共享共用的资源(commons),就可以鼓励与用户之间的沟通,捕捉公司外面的创意。
作者跟着就分析了开放源码社群的结构和特性,并且解释了他们跟一般商业机构之间的文化差异,后来也花了差不多一整章篇幅去列出跟他们打交道要注意的地方。本书也没有一面倒的推销开放源码,不只一处指出如果公司内部未能接受开放性的文化,不宜开放源码。另一方面,书中列出了三十三个商业机构开放源码的好处,又由高层行政的角度去看开放内部源码需要资源和策略。因为作者都是有实战经验,书中也包含了不少例子,如 NetBean、Eclipse、JXTA 和 OpenOffice等,能令读者明白书中的论述如何应落实到日常运作之中。
这本书没有包括开放公司内部源码所有必要的知识,特别在技术层面,内容实在单薄了一点,不过如果本书读者的定位是公司管理层,这样剪裁内容是恰当的。而且,书中的论点不少都是掷地有声,能令读者反思公司的运作是否需要作出改变。美中不足之处,可算是对自由软体 (Free Software) 这个概念的描述和分析不足,因为就算书的作者或一般公司认为它只是个理想主义 (4),要跟社群打交道,总不能不明白这个背景。
(1) http://www.collab.net/customers/index.html
(2) http://www.codeplex.com/
(3) 本书有网路公开版 http://dreamsongs.com/IHE/ 和印刷版,本文参考是网路公开版 version1.01。
(4) 笔者认为自由软体一方面是个理念,另一方面也是实际可行的,否则 GPL 不会成为最多开发者使用的条款。
Zeuux © 2024
京ICP备05028076号
回复 黄国荣 2009年10月27日 星期二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