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长明

朱长明的博客

他的个人主页  他的博客

转载-iPhone到底好在哪里

朱长明  2009年09月04日 星期五 08:43 | 1721次浏览 | 0条评论

转载-iPhone到底好在哪里

iPhone到底好在哪里
在成功的卖出1亿部“21世纪最伟大的电子产品”—— iPod 后,6月29日,数字 教父 乔布斯带着他最新一款“改变世界”的产品 iPhone “君临天下”。
 
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也许世界上没有人比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更适合说出这句话了。但问题是,正如当初的iPod,这一次似乎仍然看不出iPhone有何了不起的创新之处:PDA + MP3,是早有人组合过的产品功能,算不上是集成创新;触控滚轮、多触点触摸技术,竞争对手的产品早已应用,技术领先也谈不上。
 
那么,这款能够让美国的“粉丝”提前几天通宵排队抢购,能够将资深IT 编辑 感动得落泪的产品,到底“好”在哪里?
 
 
iPhone   是什么
 
一时间,天下大乱。离iPhone正式上市的日子还有四天,苹果的“粉丝”就开始在美国 纽约第五大道 的苹果专卖店门前安营扎寨,一把休闲椅、一个睡袋以及一本小说就是全部装备。同样情景几乎发生在全美所有的苹果公司的专卖店以及美国电话电报公司(iPhone在美国的独家渠道商)营业厅门外,排队的人群中甚至不乏费城市长斯崔特以及苹果的创始人之一史蒂夫·沃兹这样的 人物
 
与苹果店门口排队人数相当的另外一支队伍,是举着长筒长炮等待的各路记者。事实上,从今年1月份iPhone在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上亮相,到宣布6月底正式上市的半年里,美国主流媒体,如《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今日美国》等,持续跟踪报道与iPhone相关的各种消息,也正是在这半年里,苹果公司市值大涨40%,超越 IBM
 
全世界每年不知有多少新电子产品发布,但是像iPhone这样能够引起竞争对手股价下跌,将上市的六月变成iMonth,上市的当天变成iDay的,恐怕也是空前的。《华尔街日报》著名科技专栏作家莫斯伯格说:“在我30多年的报道生涯中,我从未见过哪个产品的上市能够拥有如此巨大的魔力。”网络刊物iLounge的执行主编杰里米·霍维特也写到:“我们可以扪心自问,有多少公司敢于提前六个月宣布自己的产品,不但能维持公众的兴趣,而且能制造疯狂之势。于我而言,这的确令人惊愕。”
 
围绕iPhone到底是泡沫还是革命的争论,在产品正式上市后也迅速升级。从硬件配置上讲,iPhone的优势并非独步天下,有人形容 iPhone 就是PDA + iPod,热情的极客中也马上就有人能论证iPhone的技术和功能并不新鲜,并且列出一大堆技术参数来。如果按照这种观点,上千万人的关注,几十亿美金股价的波动,都变得非常可疑,似乎这些人在为一种技术上并不新鲜的产品莫名其妙的疯狂。
 
但实际上,如果把iPhone理解为功能的累积或者硬件的叠加,无疑是一种不见森林的思维盲区。苹果公司尚未公布包括CPU在内的详细硬件配置,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他们并未将硬件视为iPhone的灵魂。
 
《商业周刊》写到,从功能上讲,iPhone不仅仅是一款 手机 。它是世界上第一款强大的sub-laptop电脑(准手提电脑),配备了优化版本的Mac OS X操作系统。更重要的是,它是一款80/20电脑。与笨重、庞大的台式机电脑相比,拥有“多重触摸操控技术”的iPhone甚至连键盘都没有,但它配备了80%的日常软件如电子邮件、网络浏览器、简单文字处理和 音乐 、图片和 视频 功能,还可以访问各种在线应用程序,比如Google Maps和YouTube等。
 
想在手机的方寸之间营造类似电脑的用户体验,是所有手机厂商都在尝试但未曾实现的梦想。虽然很难说苹果打造了一款完美产品,但有一点不容忽视,基于其在电脑业30年的经验,苹果把手机从硬件主导变成了软件主导的产物。对于这一点的重要性,看看乔布斯自己的解释: “iPod为什么存在,苹果公司为什么能在这个行业里获得成功?(答案在于) 日本 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公司虽然是卓越的硬件制造商,但他们直到最近才得以开发出所必需的好软件。看看iPod你就会明白,它是一款漂亮的硬件,也是一款便易操作的软件产品。而日本消费类电子产品公司无法实现这种 飞跃 ,创造出那样的软件。这就是苹果公司能在iPod上获得成功的原因所在。在手机上,也是类似的情形。手机制造商们已经解决了硬件问题,但他们无法做好软件。通常的仿造者会努力模仿硬件,这会让他们耗费一些时间。但是我们的软件比目前我们所看到的一切软件都至少先进5年。这一点他们很难超越。”
 
看不见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如果一定要按照标准结构来分析iPhone的优势,也许这优势在于软件,它是人类史上第一次把真正的电脑操作系统(而不是电脑风格的手机系统如WinCE、PalmOS等)装进手机,而且,是人性化和易用性方面享有盛誉的Mac系统。有人甚至预测,由于手机的用户面范围极广,加之更换手机比更换电脑要容易得多,iPhone 手机 有可能让更多的人体验到苹果Mac操作系统的魅力,这对当年因为拒绝开放标准而几乎错过个人电脑时代的苹果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在Mac电脑顺利实现与Intel架构转换、显卡等硬件体系逐渐统一的背景下,坚持了这么多年的Mac,有机会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打一个翻身仗——当更多的人在手机上体验到Mac操作系统的优越之处后,电脑选择上投入Mac阵营要比从前更容易。
 
乔布斯嘴里所说的领先5年也许有点夸张,但iPhone的最大优势在于用户体验的巨大升级,这一点短时期内恐怕真的很难有对手超越。
 
用户体验是个复杂的问题,而且是一个越来越受到关注的问题,但是真正能做好这一点的企业并不多。用户体验不是震撼性创新,而是把众多不被重视的细节做好,就是说“重要的不是你能实现什么,而是你怎么实现(It's not what you can do, it's how you do it)”。
 
在糟糕的用户体验下,再多的功能都是浪费。算算看,我们自己手机里有多少闲置的功能就知道,有的人用了一年也未必真正清楚自己的手机到底拥有哪些功能。iPhone的三大功能:网页浏览和邮件、视频音频播放、电话和短信,都有替代产品,甚至将三大功能整合在一起的产品也比比皆是,可是, iPhone 的重点不是打电话、发邮件、看照片,而是以多简单的方式实现这些功能,满足这些需求。想想iPod的流行怎么解释吧。一个微硬盘+音频控制芯片的播放器而已,难道只是时尚潮流制造的巧合吗?用过iPod的朋友,请思考一下在iPod之前,是否有mp3播放器能够像iPod这样,操作不到三次就能选择一首想要听的歌曲?对苹果来说,易用性、操作的自然便利程度,不是所谓的卖点,而早已成了产品的灵魂。
 
你可以说触控滚轮(click-wheel)、多触点触摸技术(multi-touch)早就在用,可是图形界面(GUI)、鼠标也来自施乐公司,但第一台具有图形界面的个人电脑却是1983年苹果推出的LISA。乔布斯说: “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种植自己的粮食,也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做自己穿的衣服,我们说着别人发明的语言,使用别人发明的数学……我们一直在使用别人的成果。使用人类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来进行发明创造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苹果并非所有操作体验升级的原创者,却一贯保持了这个领域内的领先。在手机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各品牌的硬件水平差异通常不会拉得太大—— 诺基亚 市场份额世界第一的时代,其硬件配置水平一直并不拔尖,但菜单 设计 的合理度领先有口皆碑。
 
同样道理,目前各家的PDA操作方法五花八门,说明书也越来越厚,可苹果意识到,想放大照片就用手指撑开,恐怕是人类现在身体形态下最自然的方法了吧。再比如,以往人们使用语音信箱的方式是一边听话音指示,一边操作手机——在这个应用上,人们的眼睛基本没用上,而且你也只能按照电话留言的顺序一条条全部听完,但在iPhone上,你可以对着屏幕察看留言,然后选择你想听的。
 
可以说,在跟风者还在纷纷拷贝苹果工业设计成功的今天,苹果又一次将对手甩在了身后,开始把竞争标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软件能力及用户体验。iPhone可能取得的成功,将教会手机产业的人们理解“用户体验是一种核心竞争力”的真正含义。
 
自恋 的乔布斯
 
按照商业理论和常识,在用户体验上做得如此出色,应该是一家对市场调查做得非常充分细致的公司。但正好相反,苹果是很少的在产品问世前不去做产品调查的公司。这与乔布斯本人的性格有关。乔布斯虽然不懂技术,但是对产品的要求高于大多数人。他说过一句话,大意是:别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去创造那些他们需要但表达不出来的。曾经有人批评乔布斯这个自恋的家伙: “他做的市场调查就是每天早上起来看一看镜子中的自己。”这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事实的确如此。
 
乔布斯自己就像一个“质量标杆”,并且设定自己的审美标准。在接受《时代》周刊 杂志 采访时,乔布斯说:“所有公司都能做出接近完美的模型,但很少有公司能做出品质优良的产品,因为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技术、设计等部门会以‘做不来’为由进行缩水处理。这时候就需要一个铁腕领导者将‘no’变成‘yes’。”
 
乔布斯要求外部供应商和苹果相关人士开会的时间都定成周五,这样他就能在周末把新产品带回家里,然后在周一给出系列的新要求:比如用户选一首歌不能超过3次按键,菜单切换速度要加倍提升……在与乔布斯的合作中,很多人并不能立刻理解、认同他的要求,但很多人承认,乔布斯的压力让他们做出了一些超越自己能力的成果。
 
此外,乔布斯会花许多时间寻找能够产生新产品的技术。他在互联网的新闻站点上登记注册,每天能收到大约300份电子邮件,一些素不相识的人在里面大谈他们的新构想。他说这经常会促使他产生某个新点子。
 
在iPhone推出前,乔布斯已经证明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极少数总能超越外界预期的商业魔术师。商业记者们变着花样地赞美乔布斯,《纽约时报》说他像灰姑娘里的魔女,手指一挥就把老鼠变成白马;《连线》杂志以一首老歌的歌名《我怎么哭了》为题说,他不是在卖手机,他是在卖未来。的确,拥有梦幻般传奇经历的乔布斯,用他的成就和人格魅力影响了一代人。作为苹果的创始人,被自己的公司赶出去,之后创建了NeXT和世界上最成功的 动画 公司皮克萨(Pixar),然后胜利归来。在其回归苹果的十年里,他不仅推出了iMac、 iPod 等全球热卖产品,更让这家被多次认为应该关门的传奇公司股价增长了1500%。
 
乔布斯个性鲜明,经常说出诸如“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或者“要成为卓越的代名词,很多人并不能适合需要杰出素质的环境”等这样经典的话来。他在斯坦福大学开学典礼上的演讲《影响我一生的三个故事》在全世界青年人中广泛流传,以至于《财富》杂志在该演讲发表了5个月之后仍愿意全文刊登。他脾气火暴,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就是:“你被解雇了。”他的员工甚至不敢跟他乘同一部电梯,唯恐电梯未到自己就被炒了鱿鱼。《史蒂夫·乔布斯复出记》的作者多伊奇曼说,史蒂夫几乎可以说是整个硅谷文化的代名词,集合了硅谷创业精神的精髓:正与邪,天才与恶魔,绅士与暴君,使命感和功利心等等,这些矛盾在乔布斯身上不可分割。但真正让商界对其尊敬甚至崇拜的是,他在iPod、数字音乐销售和Pixar动画上取得的成就说明:作为一个改良者而非发明家,他能领先竞争对手一两年时间发现一个既有市场的盲点,并通过创新的方式解决问题,将一个看似已经饱和的市场变成蓝海。
 
iMac的产生如此,iPod更不 例外 。《新闻周刊》的科技专栏作家、《iPod——完美之物》一书的作者列维在讲到苹果复兴的故事时,回忆自己在苹果总部会议室里听重新回归苹果的乔布斯布道:在分析了整个电脑产业的局势后,乔布斯说,苹果的问题之一在于产品线长得漫无边际、不聚焦;随后他在身后的白板上画了只有9个 格子 的简单矩阵,纵轴分为台式机和笔记本,横轴分为高端和低端,他说,苹果只要推出四款相对应的一流机器就够了。现在看来,这种说法仍过于冒险,但苹果过去10年的表现,不得不让人折服于乔布斯当年的勇气和韬略。
 
乔布斯的朋友、竞争对手和他以前的敌人都认为乔布斯可以凭借机智多变的风格,绞尽脑汁地想出许多不合常规的新东西。前不久在一次与比尔·盖茨的历史性会晤中,盖茨说:“他做事的方式总是与众不同。他开发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时尚产品,这很神奇。”甲骨文公司的创始人拉里·埃里森说:“iPod是乔布斯神奇创造力的体现,正如苹果电脑公司作为整体是乔布斯的体现一样。”毫不夸张地说,人们对苹果的期待,就是对偶像乔布斯的期待。
 
这一次,iPhone将是乔布斯再演魔术的桥梁。1990年代,苹果被挤出了计算机主流行列,它没有在其商业模式中构建起足够的战略控制以保护它的市场地位。乔布斯亲口承认,微软在合作方面的技巧值得苹果借鉴。他说:“我想如果苹果的DNA里哪怕仅有一点点合作的特质,就可能受用不尽了。”
 
这一次,iPhone中有了Google Maps和YouTube。尽管当大多数不明就里的人还在谴责乔布斯在iPhone上只开了唯一的第三方应用接口——Safari上的JavaScript,但实际上乔布斯的这个决定妙就妙在:不需要特别的开发工具——市面上几乎任何一种现成的Web开发工具都可以直接拿来用;不需要特别的开发技巧——Ajax现在已经是一项成熟的技术了;不必担心安全问题——浏览器与各种黑客的战争已经有些年头了。而且乔布斯也承诺,接下来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考虑更多授权给合格的第三方软件开发商。
 
现在乔布斯带着比以前更强的战略控制力重返市场,打算重新站到这个互联世界的中心舞台。也难怪《商业周刊》说:“像诺基亚那样的公司已经拥有了自己功能丰富的高端手机,但是在这些智能手机背后潜伏的东西却是相当不同的,苹果的iPhone不仅是一款智能 手机 ,更是一个开辟新市场的先锋,一个开创新一代设备、服务和信息系统的跳板,是对各行业之间的力量的重新分配,而这次涉及的行业包括手机厂商、网络运营商、影视厂商和分销商以及电脑厂商。”
 
这个时候,乔布斯已经不再需要担心没有愿意给苹果抬轿子的人了。拥有上亿被其折服的用户,乔布斯已经可以在这个商业社会一言九鼎。
   
来源:商务周刊

评论

我的评论:

发表评论

请 登录 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在Zeuux哲思注册吗?现在 注册 !

暂时没有评论

Zeuux © 2025

京ICP备05028076号